给即将上博士或做博士后的建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16 09:44:19

美国访问博士生快5个月了,上研究生硕博连读3年半了,到上海上学7年了,做为上海某高校的工科类博士生的我想想谈谈自己对读书和工作的一些看法。


 

(1)北方人和南方人在读书和工作上看法的差异


 

我来自北方。大部分北方人好读书,在上海这样一个南方城市,我们博士班里面的北方人居然超过一半,来自山东,东北,河北,河南,尤其是山东人很多。南方人实际一些,要去赚钱,上大学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大钱,因此上海的高校本科生,江苏浙江上海人一统天下,研究生期间北方人急剧增多。南方人实际一些,南方发达的原因也有一部分这些原因,实际就意味着务实,没有官场的作风。北方人很多喜欢稳定,进个事业单位,设计院啊,研究所啊,高校老师啊等,大型国企啊,做公务员啊;南方人很多喜冒险,进私企,创业,进外企,出国读书啊,当然北方人也有很多喜欢冒险的,南方人也有很多喜欢稳定进事业单位的,只是比例问题。因此形成了南方高校硕博连读没人读,北方高校硕博连读挤破头的现象,我是在南方的北方人,傻不拉几的就读了博士。


 

(2)我同学及我的现状


 

我本科同学男生里面(女生不讨论,因为很多女生毕业就结婚,以家庭为重,工作只要给个2000-3000就干了,也不进取,老公能赚个2、3万就行了)凡是毕业就工作的,工作快4年了,没有少于6000块一个月的。我研究生寝室里面的三个南方人,一个外企7000,一个私企5000,一个研究所4500,毕业时别人问他们读不读博士,回答是当然不读。研究生我们玩得比较好的这个圈子里面大概10人左右,在外企的分别是 bp,拜耳,联合利华,强生,还有研究所、私企若干,就我一个人读博士。他们待遇都不错,可能我们这个圈子同学都比较强或上海好,没有出现硕士毕业低于 4500的,网上很多网友说在上海没那么多钱,我很负责任的说工科硕士毕业找到5000、7000工作的同学不在少数。而我呢,我博士待遇2500,国家发的+学校发的+导师发的(导师每个月给我1800,我帮导师做横向的企业项目,还算赚钱)。我还算幸运的,在国内2500,又有机会来美国交流,很多其他的博士就是1000块钱的待遇,拿到毕业。


 

(3)我的想法。


 

不要以为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知识,大公司里面有很良好的管理培训(我拜耳的同学被公司派到德国去培训的,培训期间还有出差补贴,还可以出去逛逛,爽得很),学到的东西能够在岗位上直接用到,比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用,试问大家,你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多少又直接用在将来的工作上了!如果找不到外企,大型国企也很不错,评职称,考资质证书,也都是学习,爱学习的人不一定在学校才能学到东西啊。有人会说,进外企当然好了,要是进了普通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前途了。这种说法是为自己找借口,只要你肯学肯钻研,在人际关系上处理好,跳槽可以解决现状,我就很多同学本科刚毕业2000 块一个月,2年后奖金加工资有 5000块,又干了2年,工作4年的时候跳槽,基本工资就有6000了,全部算上1万有余。而我博士还没毕业,毕业了面临就业,高校待遇3000块,35 岁之前别想自己接大项目,等35岁了能接大项目了,同学说不定已经是外企总监了,至少5万块一个月(我太太在一个较小的外企,她公司的财务总监就是年薪 60万)。而一个所谓的项目也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还要花掉很大一部分,剩下的才是自己的,上千万的大项目都是一做好几年,很多人参与,剩下来的钱还得好多人分一分。


 

醒悟吧,如果你不是纯正的想搞科研的人,不是宁肯穷死也要搞研究的人,那么就别上博士或读国内博士后了,没意思的,快30岁了甚至30多岁了还没自己的事业,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公司里面有很好的培养机制,在职博士比脱产的好很多啊。即将上博士或国内博士后的人,回头就是美好的职业生涯。打开一扇窗,你会发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TAG: 博士建议

header 引用 删除 header   /   2009-04-16 17:08:16
十分感谢分享,文章很有感悟。
kflsjjfdl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kflsjjfdl   /   2009-04-16 13:34:03
大概看了看,了解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hplcangel 引用 删除 hplcangel   /   2009-04-16 11:32:47
博主肯定是过来人吧!写得很详细,了解了。
358uwcj 引用 删除 358uwcj   /   2009-04-16 11:28:31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好多!谢谢楼主的分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